当前位置: 拉布拉多 >> 拉布拉多种类 >> 20万一条的导盲犬,可上岗数量不到200
9月4日,安徽宿州的盲人江先生报了警,自己的导盲犬多斯特在家附近被拐走。这条导盲犬是江先生申请了3年才从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领养到的,日常出行基本都靠它。
申领不易,但更让人惊讶的是,基地对外回应这一只导盲犬居然就价值20万元!训练一条导盲犬为什么这么贵?这是不是培训基地的炒作?
供不应求的行业
实际上,导盲犬的贵是出了名的。
首先是因为我国导盲犬的数量非常稀少。年中国盲人协会曾发布一条数据,全国视觉障碍人士在万左右,而国内可上岗的导盲犬却不到只,普及率还不到0.%。大连导盲犬基地是内地首家导盲犬培训机构,6年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批准成立,是一家免费为盲人提供导盲犬服务的公益机构。
基地主任王靖宇曾表示,自己创办基地是为了培训中国自己的导盲犬,并在8年残奥会上展露风姿。下定决心后,他买了上百只拉布拉多犬和金毛犬带到大连训练,并自学导盲犬知识,借鉴国外经验,摸索培训方法。
7年,在十几轮的淘汰筛选中,第一只导盲犬Lucky在大连基地成功通过考核,拿到了上岗证。8年残奥会火炬手平亚丽更是牵着Lucky走上了传递火炬的路。
导盲犬之所以这么少,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上岗要求严格,每年的淘汰率高于70%。年大连基地有一百多只幼犬参加训练,犬只的狗粮、药品、繁育、加上基地25名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和差旅费,所有支出将近万,最终有35条导盲犬顺利上岗,平均每只的培养成本就在20万左右。
到目前为止,基地已交付了只导盲犬,分布25个省市。而随着物资成本上升,未来的导盲犬培养费用还会更高。
盲人可以免费获得导盲犬,基地的收入从哪儿来?作为公益机构,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社会募捐和政府补贴。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捐款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加上大连政府对基地的财政补贴有96万,每训练出一只导盲犬再补贴6万。除此之外,基地开设了网店,通过纪念品销售,每年也有几千的收入。
曾经有人提议导盲犬可以明码标价进入市场,这一定能带来高额收益。王靖宇主任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很多盲人虽然有视觉障碍,却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体面且有尊严的生活。很大一部分盲人朋友,他们生活拮据,我卖狗容易,但市场必然供不应求,对于普通的盲人朋友来说,他们一定会失望,甚至是绝望。”
高额的利润驱使不少私人机构交易导盲犬,价格高昂,从两三千到几万都有。这些私人培育的导盲犬良莠不齐,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机构老板还会告诉顾客,他们培育的导盲犬向上七代都没有伤人记录,并且繁育出来的后代都有导盲犬血统。就这样一个追逐暴利的市场而言,向上七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甚至是否接受过培训都难以佐证。
那为什么基地投入这么多精力财力,训练出来的导盲犬还会被拐走?这难免会让人质疑导盲犬的可靠性。
“百里挑一”的训练模式
导盲犬最早出现在年的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叫海尔·约翰的人创办了世界第一家导盲犬培训机构。后来他还出版了关于导盲犬训练工作的小册子,但当时并没有被广泛传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德国士兵丧失视力,医生赭哈德在德国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导盲犬训练学校。10年后,训犬师多罗西在报纸上介绍了导盲犬训练项目,并与盲人莫里斯一起训练了一只导盲犬,成功后两人一起在美国开办了导盲犬训练学校。此后几年,导盲犬慢慢被介绍到了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导盲犬协会,大多都是公益机构,他们培训导盲犬并免费提供给视力残障人士。作为国际性组织,“国际导盲犬联盟”也为26个国家的60多所导盲犬培训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并推广使用导盲犬为视力障碍人士服务的理念。这家大连导盲犬基地,也是国际导盲犬联盟的一员。
想要训练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年国家标准《导盲犬》颁布,从法律层面上规定了导盲犬的培育标准。拉布拉多犬和金毛犬由于体型大、性格稳定、对人友善,是导盲犬的最佳品种。
备选犬还要求三代以上不伤人、身体良好。出生两个月后它们会被送到寄养家庭。训犬师会和寄养家庭一起对幼犬进行十几项培训,学习基本生活指令,以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互动、抗干扰、抗诱惑等能力。到了一岁,它们会接受家庭生活训练评估,没有达到60分就淘汰。
合格的备选犬会进入培训基地,接受半年的正式培训。主要为四项训练:服从指令训练、基本行走训练、基本安全训练以及综合能力。半年后如果在导盲能力考试中超过60分,就可以成功毕业。在匹配到符合要求的盲人家庭后,导盲犬要和未来主人参加一个月以上的共同训练才能正式上岗。导盲犬的服务年限一般在10年左右,如果在服务期间发生任何问题也会被基地召回。
导盲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陪伴和避障,它们进入工作状态后会不受干扰,一直陪在主人身侧提供安全引导。导盲犬与其他工作犬、家养犬有很大区别,温顺的性格、对人类的信任、极低的攻击性,这大概是他们会被不法分子盯上的原因。
江先生的导盲犬是在店铺附近被拐走的,当时它并不在工作状态,想要拐走它就更容易了。也许是盗窃价值20万的导盲犬威慑力太大,案发2天后,就有人把多斯特送回了派出所。
缓慢的普及进度
比起导盲犬被偷,更多人害怕被狗攻击,即便是有了国家认证的上岗证书,社会对导盲犬进出公共场所的接受度并不高。导盲犬难以普及不仅是因为高额的培训经费,还有人们对导盲犬的不理解,大众对导盲犬缺少正确认识。数据表明,从第一代导盲犬投入使用到现在,从未出现过伤人事件,即便是被人伤害也没有出现过反抗行为。
0年在中国申请举办残奥会资格的时候,明确表示可以接纳导盲犬入境,但当时国内关于使用导盲犬的法律条文却是一片空白。8年在平亚丽带着Lucky出现在残奥会镜头之后,Lucky的特殊临时养犬证到期,它不能再出现在北京各个公共场所。可见当时社会对导盲犬的普及几乎为零。
经过4年,全国多个城市陆续成立导盲犬训练基地之后,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盲人才能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年5月1日起,导盲犬正式被允许搭乘火车。此后,十几个省市陆续发布残障人士保护条例,扩大了对导盲犬搭乘公共交通的包容度,杭州还专设了可供盲人携带导盲犬乘坐的车厢。
等待领养的时间长,社会普及率低,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视障人士选择导盲犬?
导盲犬和主人之间通过信任和陪伴建立的情感纽带难以替代。很多视障人士因为生理缺陷产生了落差感,出现消极心理、不愿意走出家门、拒绝社交,产生心理疾病。
根据导盲犬训练基地的反馈,因为导盲犬出色的避障能力,大部分使用导盲犬的视障人士在出门后有了更强的安全感,出门频率更高。有了导盲犬的陪伴,减少了他们面对未知的孤独感,就像一道阳光在驱散他们心里的雾霾。可见导盲犬提供的情绪价值远远高于机械设备、智能化设备。
虽然国内的导盲犬普及度还很低,但随着社会的接纳度不断攀升,全国无障碍建设的进一步推动,带给盲人的希望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