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拉多

文史知识唐代孔雀的四种怀孕方法

发布时间:2020/7/1 19:55:27   点击数:

如果写一部中国的《神兽列传》,孔雀绝对应当占有一席之地。唐代笔记《北户录》专有《孔雀媒》一篇,其中有“真神禽也”之语,可见孔雀在古代的地位与受欢迎程度绝不亚于当今的羊驼。尤其是在好奇心过盛的唐人心目中,这种来自西域、形似凤凰却神秘哀怨的动物简直相当于当代的尼斯湖水怪。关于它的种种流言在江湖上流传,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大概当属“孔雀的四种怀孕方法”。

 明嘉靖间陆氏俨山书院刻《北户录》。(图片来自网上)

既然是神兽,自不必做苟且之事。《北户录》记载“一说孔雀不必匹偶,但音影相接便有孕”。这就意味着,一只雄孔雀可能只要跟一只雌孔雀的影子彼此碰一下,雌孔雀就怀孕了。这种隔空受孕的方式连身体接触都直接省略,简单粗暴到让人联想起孩童时代玩的“踩影子”游戏。如果一只怀抱女性主义理想的雌孔雀想要避孕,大概只能远远地看到雄孔雀就撒腿快跑。

但是避孕对于所有生物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北户录》里接着记载了第二种孔雀的怀孕方法:“如白鶂,雌雄相视则孕。”鶂是一种水鸟,孔雀与鶂一样,具有一种“相视则孕”的特殊的怀孕技巧。从此,我们的这只想要避孕的雌孔雀不仅要时刻观察方圆几米内有没有雄性同类,还要提防观察的时候千万不能有眼神接触,因为:看一眼会怀孕哦!

我们可以设定这样一个情形:有一只雌孔雀,它是孔雀界的小龙女,茕茕孑立、息交绝游,而且不巧它还是个瞎子,那是不是意味着它就可以免于怀孕呢?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都会记得平顶山的银角大王有一个宝贝葫芦,他经常向孙悟空叫嚣“我且叫你一声,你敢应我么”,孙悟空若是应了,就会被吸入葫芦中。而孔雀界的规则似乎更残酷。《北户录》又记载:“或曰:‘雄鸣上风,雌鸣下风,亦孕。’”

你敢应吗?应了你就怀孕了!即使一只雌孔雀丧失了视力、离群索居,只要它还保有听力,能够对呼叫做应答,那么依然无法免除怀孕的宿命。如果这只小龙女孔雀足够聪明的话,它也许会想选择在上风向居住,因为只有在下风向应答才会怀孕。但是考虑到在中国,大部分的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风从北往南吹,夏风从南往北吹,春秋大风胡乱吹,所以这只雌孔雀恐怕只能噤声了。

于是,在一个漆黑的雨夜,有一只不想随随便便怀孕的雌孔雀,独自躲在隐蔽的角落,闭上眼睛,听着方圆几公里外的雄孔雀“我且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的挑衅,默不作声。她相信自己是安全的。此时暴雨如注,天上划过一道闪电。几秒后雷声响过,雌孔雀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还是怀孕了!因为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六曾记载:“孔雀因雷声而孕。”是为孔雀的第四种怀孕方法。

既然孔雀如此容易怀孕,那么为什么这种生物还没有统治世界呢?唐代牛肃的笔记小说《纪闻》里记录了一些孔雀的习性,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在牛肃的记载中,孔雀是一种极其自恋且好妒的动物,它“见美妇人好衣裳与童子丝服者,必逐而啄之”。孔雀不仅十分自矜于自己的美貌,喜欢挑衅人类,而且还不幸是强迫症患者,其追求完美的程度绝不亚于人类的处女座。《纪闻》记载,孔雀在降落时,“必先择有置尾之地,然后止焉”,不能妥善摆开自己美丽的大尾巴的地方坚决不去。而到了雨天,孔雀“尾霑雨重,不能高翔”。此时人类去抓孔雀,孔雀因为担心在与人类的搏斗中破坏了尾巴,于是往往从容“就义”——这大概就是孔雀没能战胜人类成为地球霸主的原因吧。

——孔雀海兽葡萄镜孔雀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是佛教的神禽。在佛教中,有菩萨名为孔雀名王,一头四臂,能驾孔雀,全名为佛母大金耀孔雀明王。旋陀罗岌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可见孔雀与佛教渊源颇深。武则天时期抑道崇佛,大兴佛教,孔雀等佛教瑞兽也成为铜镜中的常见纹饰。另外孔雀还具有九德:一颜貌端正,二音声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不淫,九知反复。人们因为欣赏孔雀这九大美德,经常将其用作图案的装饰。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本文选自《文史知识》年第6期)

(栏目:随笔·札记)

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chongwuzhu.com/lbldzl/1835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