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布拉多 >> 拉布拉多形态 >> 矿产资源中那朵扑朔迷离的花
他年近八旬,却奋战于科研的最前沿
他性格温和,却对学术观点锱铢必较
他不图名利,却为人民的利益而忧虑
他痛心积弊,却为正本清源吹响号角
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李裕伟先生,近期将在《矿业界》开展有关矿政管理的14场讲座,以期为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本期刊出的是矿事纵横:(12)《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在这篇文章中,李老详细解析了矿产资源量与矿产储量的企业、政府意义及市场属性,指出矿产资源量与矿产储量是矿业公司最主要的资产,是政府矿产资源管理的基础。没有这两个量,矿业公司的经营对象和政府的矿产资源管理对象就成为乌有之物。
李裕伟先生近照
李裕伟,男,湖南人,大学本科学历,年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地质学家。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地质矿产部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委员、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与技术委员会委员。
矿事纵横(12):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
矿产资源量与矿产储量是矿业公司最主要的资产,是政府矿产资源管理的基础。没有这两个量,矿业公司的经营对象和政府的矿产资源管理对象就成为乌有之物。
一、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是一种产品
矿产资源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难准确回答的问题。老百姓可能说是金银铜铁锡,地质学家可能说是矿床,社会人士可能说是矿藏、宝藏、矿区、矿山。这些名称都没有错,可以在各种合适的场合使用,但它们不是矿产资源在企业运营、政府管理和市场交换中所应该有的名称。
在矿业界,把矿产资源的实物对象定义为“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其他名称一律不用。政府管理企业活动,两者对矿产资源的用语必须一致,因此与企业一样,只使用“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两个术语。其他关于矿产资源的名词术语,其他人士或机构可以随意使用,但矿业公司、矿政部门、矿业市场不能。
因此在本文开头,笔者需要明确指出,就企业意义、政府意义和市场意义而言,矿产资源就是矿产资源量+矿产储量。考虑到国外标准中还有一个勘查目标(ExplorationResults),相当于我国的预查资源量,那么修正一下,矿产资源就等于矿产资源量+矿产储量+勘查目标。这个“等于”是概念上的“等于”是概念上的“等于”而不是数量上的“等于”。列宁同志有句名言:“共产主义等于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我们的“等于”是列宁这句话中的那种“等于”。
因此,严格意义的矿产资源指的就是矿产资源量、矿产储量和勘查目标,没有第四个用语了,中外如此。不信的朋友,可以找找试试。
我们知道,大凡工业活动都会有产品。矿业公司属于工业部门,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是矿业公司开展矿产勘查生产出来的产品。
在现代生产活动中,所有的工业产品都是有有一个企业、政府、市场共认的名称。这个名称,既是生产厂家的产品名称,也是市场的商品名称,最后是获得这个商品的资产名称。例如,对工厂而言,一辆汽车是产品;对市场而言,一辆汽车是商品;对家庭而言,一辆汽车是资产;它的名称始终被称为“汽车”。矿产资源量、矿产储量和勘查目标则是把矿产资源作为产品、商品、资产所使用的名称,企业、政府、市场共用之。这三个名称不可随意用别的词替代,否则矿业界的天下就大乱了。
矿产资源的表述从没有规范的名称,到使用矿产储量,再到使用矿产储量+矿产资源量,最后到矿产储量+矿产资源量+勘查目标,经历了多年的时间。
关于用一个什么名称来表示矿产勘查产品的历史从年就开始了,有一个叫GeorgiusAgricola的法国人提出要对找矿勘查的成果进行合理的表达,以利于在市场中规范各方的利益。直到年,行将就职美国第31任总统的胡佛出版了《采矿总则》一书,他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矿产储量”的概念。胡佛是采矿工程师出身,对规范矿产勘查产品的名称自然是深有感受,所提出的用语可以说恰到好处,迅即被世界矿产勘查界所接受,一直使用到今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矿产储量是世界上对矿产勘查产品的唯一用语,北美、欧洲、澳洲、前苏联,中国,无一例外。
但是,人们逐渐发现,有时使用储量一词可能不对劲了。问题表现在:一是储量不能全部拿出来,二是有些储量不能立马利用。什么是储量?储存、储备之量也。应该是储存多少,就能拿出来多少,而且是有用之物,如无用,储它作甚?看我们的仓库,储存粮食、货物、材料,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里面储存多少,就能拿出多少,而且拿出来后全部可以使用。如果仓库里有吨粮食,只能拿出吨;或者只有吨能马上使用,其他吨不知道是否能使用;那还叫“储量”吗?
于是地质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词汇。年,时任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的麦克凯维(McKelvey)在AmericanScientist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一个“矿产储量+矿产资源量”的分类方案(图1)。按照这个方案,矿产储量属于可回收的量,有多少就能拿出多少,并且是立马就能使用;而矿产资源量属于保存在地下,但不能全部拿出来的量,能不能利用还不清楚,需根据后续工作来做结论。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对这两个量的认识逐步完善,目前趋向于如下表述:储量是具有当前经济价值的可回收的原地矿产数量,资源量是具有预期经济价值的全部原地矿产数量。
图1麦克凯维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V.E.McKelvey,)
麦克凯维的分类思想不久被正式转化为美国地调局的分类方案,并迅即被全
球矿业界、石油界和各国政府部门接受,对形成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量和储量分类体系奠定了基础。
近20年来,在有关矿产资源分类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中,强调了找矿初期勘查目标的重要性。所谓勘查目标,实际上就是通过钻孔或其他工程验证的异常矿化。这种地区圈定出来作为布钻的依据的地区,就是“勘查目标”,或称“勘查靶区”。于是严格意义的矿产资源就由3个量构成: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矿产储量。
我国的一些标准、规范、报告、文件、新闻在用一个统一的词表述时,常用了“矿产资源储量”这个词语。前面的“矿产”可理解为是共用的,中国行文经常如此;后面的“储量”也很明确;中间的“资源”是什么?就叫人摸不着头脑了。查辞海,将“资源”解释为“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没有任何量的意思,因此资源不是资源量。用中文表述,“资源”与“资源量”是两个字,不能共用,也不能互相替代。如果公用或替代,并采用辞海的解释,那么“矿产资源储量”就被解释为“矿产资财的来源(和)储量”了,这不是很可笑吗?英文“resources”既有资源的意思,也有资源量的意思,是可以共用的;即使这样,也不会省略写为“矿产资源储量(mineralresourcesreserves)”,而是在标准中精准地、不怕麻烦地写为“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mineralresourcesandmineralreserves)”,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莫不如此。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提到一点的是,由我国人士翻译的国际标准,如《CRIRSCO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和矿石储量公开报告国际报告模板》,把“resources”翻译成“资源”而不是“资源量”了。这样一来该标准就成了《CRIRSCO勘查目标、矿产资源和矿石储量公开报告国际报告模板》,在标准中凡出现“资源量”的地方,都成了“资源”,问题比我国还要严重;我国至少在标准正文中,都明确写成“资源量”而非“资源”。好在“JORC”规范的中译者最终弄清楚了这个关系,把凡出现“resources”的地方统统使用了“资源量”而非“资源”。
有人说,资源量更像是上帝恩赐给人类的财富,它是天然存在的;而储量是在资源量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研究确定的,它更体现市场的状况与企业的管理与技术能力。资源量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总量,从这个总量中能拿出多少有经济效益的矿量,或者这个总量能不能开采,就取决于企业的本事了。因此,资源量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先天的;而储量则取决于市场状况和企业的本领,是后天的,当然多少也受先天条件的限制。
我国在今后修订有关分类标准时,是使用“矿产资源储量”,还是使用“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建议当事者慎思之。
二、潜在的矿产资源量
上面所说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属于查明的矿量,即主要是通过钻孔、坑道直接取得矿床的品位、厚度和形态等数据估算出的资源量或储量,但勘查目标不在查明矿量之列。大约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国家开始估算潜在的矿产资源量,主要是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加上对区域物化探数据的解读,对有利的成矿区带或远景区估算一个资源量,被称为潜在的资源量或预测的资源量。这项工作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传到中国,当时的地质、冶金(有色尚未分出)、煤炭、石油、核工业等部门纷纷开展这类评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这类评价增添了先进手段,评价效率越来越高,评价效果越来越好,成为我国各矿产部门一项常态性的工作,对优化矿产勘查部署,更快更好地发现矿产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按照国际惯例,矿产勘查分四个阶段:预查、普查、一般勘探(相当于我国的详查)、详细勘探。预查的目的是发现找矿目标或找矿靶区。在预查区,通常会有比较密集的异常和矿化,但并没有发现矿床,预查承担验证这类异常矿化的作用。普查的目的是发现矿床,在普查终了,应做出有无工业矿床的结论。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是取得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矿床和地质数据,为矿山开发投资决策做准备详细地质矿产信息。
潜在的矿产资源量是预查之前的一个工作阶段。在这个阶段,矿床尚未发现,没有矿区尺度的异常和矿化数据,因此所估算出的资源量是假定它有那么多,勘查后的结果可能是有,也可能是没有,而经验表明没有的可能性通常要比有的可能性大的多。这就是我们对潜在的矿产资源量的应有认识。我国开展近40年来的潜在矿产资源评价表明,这个认识是符合实际的。
基于这个认识,潜在的资源量说白了就是没有发现但认为可能有的资源量,美国地调局和国际石油界PRMS的分类都称之为“未发现的资源量undiscoveredresources”;我国将其译为“潜在的资源量”或“待发现的资源量”,当然就好听得多。按照“待发现”的表述,我国估算出潜在的资源量××××亿吨,已发现×××亿吨,还有×××亿吨待发现。于是人们乐了,等着你去发现呢,拿钱,派人去不就发现了。至于“潜在”,也远胜于“未发现”。你想,有许多资源量潜伏在那里,也是等待你去发现的意思,如果说“未发现”就令人扫兴了。“待发现”“潜在”与“未发现”之间有无区别,人们心知肚明,毋庸在下赘述。
潜在的资源量主要是一种供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部门参考的数据,不宜向公众宣传,在上报国家领导时也要讲清楚其“未发现”的实质及找矿风险,否则就是极大地误导。几年前美国声称在阿富汗发现了价值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量,依据的就是一种极其粗略的未发现资源量评价结果,是为其军事政治目的服务的,引动网民也跟着热议,成功地取得了他们想要的误导效果。
三、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
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既然是一种产品,就应该有生产这种产品的标准,这种标准就是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在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称为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报告标准。这里说的“报告”,不是在大礼堂里做报告的“报告”,而是提交一份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数字,可以用表的形式,也可以用简单的数字列举的形式,还可以用表+数字+文字的形式,即一份完整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估算技术报告的形式。
之所以要有标准,主要是市场交换的需要。任何一种产品投入市场,如果没有产品标准,则交换就无法进行。市场交换遵循等价原则,每一种类型,就是一个具有等价意义的产品。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等价意义,主要体现在矿产资源产品的地质勘查研究和评价的加工深度上(注意,它仍然是资源量或储量,因此不是矿产品加工深度):资源量比勘查目标的加工更深,储量比资源量的加工更深;在资源量和储量内部,高一级的类型比低一级的类型加工更深。例如,控制的资源量比推断的资源量加工更深;探明的资源量比控制的资源量加工更深;可采储量比可预采储量加工更深。资源量和储量的价值除取决于加工深度外,还同矿种有关,如金的资源量价值比铜的资源量价值要高,那属于矿种的差异所致,而不是资源量分类要解决的问题。此外,资源量和储量的价值还取决于品位、厚度、埋深、产状等内部条件与区位、基础设施等外部条件,那属于技术经济评价问题。因此,矿产资源量与矿产储量在的等价交换规则,是由资源量与储量分类系统、矿种分类系统与技术经济条件共同决定的。对同一矿种、同一技术经济条件而言,资源量和储量的等价交换唯一取决于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即其地质勘查与可行性研究的加工深度。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资源量和储量分为6类,其中1种为勘查目标,3种为资源量,2种为储量,共6种产品;我国固体矿产分为16类,就意味着有16种资源量和储量产品。每一种产品,从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调查研究和评价深度上看,具有等价意义。
我们过去把矿产勘查划分为初步普查、详细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四个阶段;后来又修改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在年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增加了一个预查,于是形成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工作程序。但是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要求,这个程序是不完全的,因为按照这个程序,我们无法获得储量。完整的程序应该是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可行性研究,这就打破了按地质工作、地勘队伍划分阶段的框框。如果不考虑枝节问题,总体而言,矿业活动分为两大块:前一块是矿产勘查与评价活动,后一块是开发与生产活动。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估算,是前一块的工作内容,不仅要估算资源量,还应估算储量,而估算储量就需要借助于可行性研究。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都是把矿产勘查、资源量估算、可行性研究、储量估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我国则到勘探为止,后面的事不管了,于是在长达15年的时间内,我国没有储量报告,虽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此有明确的要求。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重大的管理漏误(图2)。
四、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资产性质
前面已经说过,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是矿产勘查评价活动制造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可交易的商品,对企业而言则是其最主要的资产。
图2被冷落的矿产储量
有人也许不理解,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怎么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成了企业的资产了呢?这不会是国有资产流失吧?那么我们下面就来说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怎么变成了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企业所有。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这一点不假;但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量、矿产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矿产资源是生产要素,是生产矿产储量所必须的东西,但生产矿产储量除了矿产资源这个生产要素外,还需要投入资本、技术、劳动力特别是智力等生产要素,通过所有这些要素的使用,才能生产出资源量和储量这两大类产品。这就如同要修建一座水电站,水力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企业需要投入资本、设备、材料、人力,水电站才能建成,而最终投入市场的产品是发电量。我们不能说发电量属国家所有,国家不会对每一个使用自然资源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视为其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
在矿业公司的上市报告或年报中,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是最重要的报告内容,都要安排在报告一开头最显著的地方,作为公司的资产报告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虽然没有以资产的名义列入财务报表,但它们却是矿山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只是因为资源量和储量难以量化为财务数字,才采用了这种以实物而不是价值来彰显资产的方法。
既然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资产属企业所有,那么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注意不是资源量或储量)的投入者,其利益应含在企业的资源量和储量资产中,国家如何实现这部分利益呢?这个问题在另文“国家矿产资源资产账户”一文中已作阐明;按照联合国发布的《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国家的利益包含在资源租金中。所谓资源租金,就是对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进行开发后获得的收入,在扣除所有的成本、税收和投资者的回报后,所剩余的部分,它们被认为是原始自然状态的矿产资源所具有的价值。在各国的矿产资源管理实践中的通常做法是,这部分价值或资源租金以权益金的形式由国家收取。在企业的账户上,权益金被作为成本列支。既然国家所有部分在财务报表中已作为成本扣除了,那么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就纯粹是企业资产了。应注意的是,权益金不属于税款,列在经营成本(operatingcost)名下,是在税前的现金流出中的费用,世界各国无不如此。联合国《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既然把权益金视为资源租金,而租金必然是成本项。因此,矿产资源量与矿产储量是企业的财产,条件是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把权益金作为成本列支。
国家拥有的自然资源,也属资产,即自然资源资产,它是生产勘查目标资产、矿产资源量资产和矿产储量资产的国家投入。由于这部分资产已通过授予矿业权由企业使用和经营,国家一般不再建自己的矿产资源微观产权账户,而是届时收取权益金了事。在宏观尺度,国家要建立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登记制度,其目的不在产权管理,而是出于国家规划与政策制定层面的需要。国家难以建立产权意义的矿产资源资产账户,一是在企业估算出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之前,矿产资源的边界、数量、质量都是个未定的东西,国家要以资产的形式进行表述是不可能的;二是矿产资源量资产和矿产储量资产毕竟包含了国家矿产资源资产的利益,两者成正比关系,企业的资源量和储量资产清楚了,在分配规则已定的条件下,国家那部分资产的利益也就清楚了,无需另建账户。但国家可以建包含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国民账户。所谓国民账户,实际上是企业账户的集大成,并不是国家所有的资产账户。国民账户用于国家统计与计划、规划研究目的,国家并不依据这个账户行使对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产权。
一个时期以来,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把查明的矿产资源量乘以矿产品市场价格,称之为“潜在价值”。近来笔者无意中看到一份材料,说我国查明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潜在价值最高的是青海,达17.3万亿元,人均万元。如果这个潜在价值有“价值”的话,青海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搞出这么个资源量“潜在价值”,是对资源量价值概念的严重的误导!矿产品的价值怎么能等于资源量的价值呢?如果等于的话,那么小麦的价值就会等于面包的价值,因为面包是小麦产品;钢铁的价值就会等于航母的价值,因为航母是钢铁产品;棉布的价值就会等于衬衫的价值,因为衬衫是棉布产品。从小麦到面包,是一个成本层层叠加的过程,如脱粒费、磨面费、运输费、仓储费、面包制作费,还要加上各种税收;同时也是一个价值步步升高的过程,面粉高于小麦,面包高于面粉;最终产品面包的售价,扣除层层成本,扣除层层税收,层层留下合理利润,剩下的才是小麦的价值。年小麦的收购价每斤1元,中等价格的面包售价约10元/斤,那么可以说小麦的潜在价值是每斤10元吗?“潜在价值”纯属概念盗换,把资源量的价值换成了矿产品的价值,然后向领导部门,向社会公众说明他们找到的资源量是多么巨大的财富。殊不知,对许多贫矿、深矿、难选冶矿、基础设施条件很差的矿,虽然潜在价值高达到数十数百亿,但在层层扣除开发加工成本后,可能是严重亏损的,其真实价值可能是负数十数百亿。不信的话,把那些数十年没人开发的矿拿来试试;或者,按照你算出的潜在价值,减半卖给你,你敢要吗?
最后,总结一下:第一,国家是矿产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企业是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资产的产权主体;第二,企业是勘查目标、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资产的产权主体的条件是将国家矿产资源资产的收益作为成本项在财务报表中扣除;第三,国家一般不建立矿产资源资产的产权账户,因为矿产资源资产是一种离开企业资产就无法单独表述的资产,但通常会建立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登记统计制度,不分企业和国家所有的登记在一起,其目的并不是为了伸张产权,而是出于政府管理对供需关系和战略规划研究的需要。最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可以休矣!
五、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标准的应用
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标准主要是为市场服务的,其原因前面已经讲过,资源量和储量是一种工业产品,而工业产品必须有标准才能在市场上流通。制定标准的目的既然是市场需要,那么这个标准主要是为市场服务也就顺利成章了。当然,不排除在市场应用之外,政府也需要用这个标准来规范对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的管理行为。
市场应用的重点是通过标准维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矿业的公众投资平台首先是证券交易所,因此规范上市公司报告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透明性就称为这个标准制定与应用的基本原则。矿业公司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估算资源量和储量,政府的证监机构也要严格地监管上市公司报告的资源量和储量。
对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标准应用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稍一不慎,就可能违反标准的规定。以JORC(澳大利亚标准)为代表的国外标准要求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和每个重要的勘查、开发阶段提交的资源量和储量的技术报告,每年提交资源量和储量年度更新报告,在所有谈及资源量和储量的报告、文章、讲演和新闻稿中,均应说明该资源量和储量的数据来源,即这些数据是否有合乎标准的报告为依据。政府人员也不能随意谈及矿产资源量与矿产储量数字,一个“某某地区发现大矿,资源量超过×××万吨”的言论一出,该人士就要注意了,你说的数字是否有符合JORC标准的资源量和储量估算报告为依据?如果有,你会平安无事,如果没有你就可能要碰到麻烦了。幸运的是,在澳大利亚,官员们对嘴巴守得很紧,不会轻易放炮,因为他们知道随意说出一个缺乏技术报告为依据的资源量或储量面临的将是什么。
由于严格地执行资源量和储量标准,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矿业公司唯恐违背标准要求,极少有故意夸大或缩小资源量和储量数据的。为了保证符合国家标准,矿业公司都制定有内部标准或指南,诚实、精细地做好野外工作、数据整理、建立数据库和进行资源量和储量估算(内部估算)。因此,矿业市场中报告的各种资源量和储量数字极少出现问题。当然也有例外,如震惊世界的年印尼布桑金矿造假事件,年我国云南博卡金矿造假事件等(博卡为外国公司造假,与我国无关)。
除证券交易所外,商业银行也要根据矿产资源量和储量分类标准来处理矿业公司贷款申请。国外银行通常只接受以储量为抵押的贷款,不接受以资源量为抵押的贷款;因为资源量是风险资产,无法确认其偿还能力。有的国家更严格,只接受JORC(澳大利亚)、CIM(加拿大)、SAMREC(南非)等国的证实储量(ProvenReserves)而不接受稍逊于它的可信储量(ProbableReserves),其意不外是避免贷款风险。
股市、银行均涉及公众利益,必须严格遵照标准估算和报告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对于一般非上市公司,或个人之间的矿产权交易,可以不受分类标准的约束,但这些公司或个人为了避险,通常还是自觉地按照标准行事,毕竟这样做使得大家都放心。因此,国外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标准已基本覆盖到整个矿业领域,不论是强制性的还是自觉性的。
在政府机构中,证监会与矿业主管部(自然资源部、矿业部等)是使用标准最主要的部门。证监会主要应用标准对矿业资本市场进行监管,矿业主管部主要应用标准对矿产勘查和开发活动进行监管,特别是在矿业权申请环节,往往需要对申请企业的资源量和储量状况进行考察和核实,以判断该项矿业权申请的资源量和储量依据是否充分。
政府还有一项职能,就是对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进行登记统计,并每年向社会发布。登记统计发布的目的是从整个国家层面考察资源供应状况,为资源安全与规划服务。不过政府公布的类型主要集中在储量上,资源量一般都不公布。如美国,在它所有的矿产资源主流年度出版物如《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MineralsYearbook》等均只报告矿产储量,其数字是在收集矿山企业数据的基础上,由美国地调局加工的;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直接公布从矿山企业汇总的证实储量+可信储量数据;澳大利亚采取的是政府分类与企业分类两条线,企业用的是JORC分类,政府另制定了一个分类,不设储量只设经济的资源量,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六、矿政管理中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
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既然是一种产品和商品,它的主战场自然是在市场,因此证监部门、银监部门最应该 例2 云南博卡金矿欺诈案
云南博卡金矿的造假故事就相对简单一些了。年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与云南核工业队组成云南金山矿业公司,在云南博卡地区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合作开展金矿勘查。两家签订的是一个为期4年的期权协议(见另文《勘查期权协议——探矿权转让的最主要方式》一文),在西南资源公司完成全部万美元的勘查投入后,持有70%的股权,队持有30%的股权。4年期满后,如果西南资源公司有意愿继续合作,则开始第二期合作,需投入万美元以上的勘探费用,合作期满后持有90%的股权,队持有10%的股权。按照当年早些时候国家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博卡属于低品位难选冶金矿,列入鼓励外商投资范畴。
西南资源公司是一家以勘探为主的初级矿业公司,成立于年,总部设
在温哥华,创建者为约翰?帕特生,任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帕特生,地质学
图6西南资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生
家,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估算合格人员(相当于JORC规范的胜任人员),一米
八以上的个头,很豪爽,一副西部牛仔摸样。我年5月在温哥华曾与他见过一面,并参观了他的一座大型铜钼矿山,对他印象还不错(图6)。
但就是他,主导了博卡欺诈案。他的作案手法很原始,连金粉都不撒,直接修改岩心化验数据。修改数据可能不是他亲自动手,但修改过的数据表是由他亲笔签字的。从年到年,他前后共签署了被修改的个化验数据,夸大了矿石品位,从而使博卡矿床脱贫变富。这些数据被输入到数据库,成为之后西南公司内部,或独立的咨询公司外部进行资源量和储量估算的依据。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个细节。笔者那次在温哥华与他谈话时,他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外资与中国地质队合作的条件是勘探开发低品位难选冶的金矿,如果我发现了高品位金矿,能开采吗?这个问题令我淬不及防,一时也找不到我国当时的任何法律与政策依据说“Yes”或“No”,只能敷衍几句,说什么虽然政策是只允许与外商合作勘查开发低品位矿,但勘探过程中出现富矿是难以避免的、自然的、政府会合理处置的云云,至于找到高品位矿后能否开采,就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这个细节发生在年5月初,他当时已经在大量修改岩心化验数据,并已取得可观的“富矿”成果,希望了解一下在政策和法律上有无突破“低品位难选冶”的余地。现在想起来,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已经“找到”高品位矿了。
言归正传。从年5月8日到年2月21日,西南资源公司向公众发布找矿利好信息25次,其中至少有三次是由独立的咨询公司估算了资源量,并提交了NI43-技术报告的。
年9月,由Hatc公司提供符合43-要求的《中国云南博卡金矿初步评价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使用了67个钻孔数据对3个矿体的资源量进行了估计,金平均品位2.75-2.98g/t,标示的金资源量(相当于我国控制的资源量)29.95g/t,推断的金资源量.95吨,金资源量共计.9吨。
年12月,由SRK咨询公司对博卡1号矿体进行了一次资源量估算,估算人员到现场进行了考察,对估算使用的化验与地质数据有效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标准使用、数据库等均进行了检查与论证,给予了肯定的意见。
年12月,由SRK咨询公司对博卡1号矿体和博卡7号矿体的资源量做了重新估算,提升了等级,以便开展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1号矿体测定的金资源量(相当于我国探明的资源量)+标示的资源量(相当于我国控制的资源量)为87.88吨,推断的资源量22.68吨;7号矿体保持推断的资源量39.88吨不变。两矿体合计资源量为.44吨。
在25次利好信息披露中,这三次是由独立的、权威的咨询公司对资源量和储量进行估算并提交发布的,当时为防止再度发生布桑之类的资源量、储量欺诈事件的NI43-文件已颁布,这些咨询公司提交的技术报告在报告封面上均赫然标有43-字样,合格人员还遵照43-的要求,亲临现场进行检查核实,在报告中均表明该项目所获取的数据有效(datavalidation),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到位,资源量和储量又是由这些身经百战的权威咨询公司估算出来的,应该说在资质上,在规范上,在程序上均已无懈可击了,为甚么还是出现了这种资源量和储量造假事件呢?
余不能答也。
如果硬要答的话,那就是再严格的法律规范,只能规范真心的守法者,而难以防止有意的违法者,就如同再好的防盗门,也当不住江洋大盗一样。我们都是矿业勘查开发领域真心的守法者,偶尔违法违规,会自觉改正;而Paterson是这个领域的江洋大盗,以造假为业,区区CIM(加拿大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分类规范),区区43-,能挡住他吗?
Paterson果然是在矿业领域作案的一个惯犯,并非偶尔为之。根据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的调查,他有9次犯罪记录:5次涉嫌0加元以上的欺诈,两次涉嫌股票市场欺诈,一次涉嫌发布虚假信息引诱大众持股(当然是西南公司股票)的欺诈,一次涉嫌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司股民的欺诈。据此,他在年12月18日被加拿大皇家骑警逮捕。
由于Paterson的资源量和储量造假,西南资源公司的股票飙升了10倍,由之前的2加元/股上升到最高时达到20加元/股;又由于他的欺诈被揭露,西南公司的股价又下跌了10倍。这一涨一落,股民受到巨大伤害,而Paterson则通过抛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发财。
Paterson的资源量和储量造假一直持续到年。让我们来看看他的造假是如何败露的。
年2月21日,公司发布新闻称金品位为15克/吨,钻孔厚度达30.4米,这是最后一次发布虚假利好信息。
年6月30日,Paterson因患临床抑郁症辞职;7月4日,公司选出TimoJauristo为临時总裁和CEO。
在年,人们注意到博卡金矿的资源量和储量估算,同预可行性研究之间的衔接存在一个疑点。对这么好的矿,公司原来的意见是在年将资源量提升到测定的(meseared)+标示的(indicated)级别后,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并在年开展可行性研究,随后就可以做出投资决策,开始矿山建设了,但后来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负责指导可行性研究的是澳洲矿业工程咨询公司(Ausenco),在世界上很知名,对做中国项目很有经验。该公司人员发现,年只把预可行性研究做了一半,还有一半被推迟了,年可行性研究也随之被推迟。临時总裁Timo和公司高管得知这一情况后,觉得需要查一下是什么原因。
这一查,就查出问题来了。西南资源公司还是很负责任的,于7月19日宣布撤消先前公布的博卡金矿的分析数据,并承认公司数据出现了问题。因为其作假手段非常低级,只要把实验室化验单数据与数据库数据作对比,就一目了然了。之后的事,大家都已清楚,骑警介入调查,法院立案审理,毋庸赘述。
博卡案件与Bre-X有所不同:一是在这场欺诈案中,西南资源公司是责任者,但也是受害者,除Paterson外,其他高管并不知情,且造假是公司本身主动调查揭露的,公司还算诚实;二是博卡并非无矿,而是夸大了品位数据。博卡后来被探明是一个大型矿床,虽然品位比较低,而布桑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造假案例。
公平地说,Paterson虽是一个惯犯,却是一条小鱼。他在年7月16日事发前匆匆抛售了0股,被控为“知情交易(insidertrading)”,也不过赚了加元,但他却面临万加元的罚款,此公绝对拿不出来。
结局:Paterson被撤销了加拿大采矿冶金学会会员资格,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合格人员的身份也随之消失;被终生禁业,不能再吃经营矿业公司这碗饭了,面临无法承担的巨额罚款,临床抑郁症的治愈更加无望。
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第二届)
二号通知
各有关单位:
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由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等余家从事矿业与材料产业的科研院所和企业以及30名院士和50余位行业专家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定于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第二届)暨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现诚邀相关单位参加本次大会。具体内容如下:
一、大会主题科技引领国际合作产业对接绿色发展
二、主要会议议程(一)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二)主题论坛
三、参会人员涉及矿业全产业链的院士专家、部委领导、联盟单位负责人、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等0余人。
四、会议时间、地点时间: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
年11月29日报到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东门C3口)
五、会议主办、协办、支持单位主办单位: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
协办单位: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等。
承办单位:北京司南国际矿业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桔灯地球物理勘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西安天宙矿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增值服务联盟、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有限公司(排名不分主次)。
全场总赞助:阿特拉斯科普柯(中国)矿山与建筑设备贸易有限公司。
六、报名事项1、会议费:2元/人。优惠期:年11月11日前收费0元。
2、展位费:10元/展位(标准展位3×3m2)。年11月11日前收费0元。
3、参会参展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chongwuzhu.com/lbldxt/1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