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布拉多 >> 拉布拉多种类 >> 健康腹痛腹胀不消化怎么办不用吃药也能
导读:
胃胀了不消化,怎么办?吃某某牌健胃消食片……
哦不,小编说顺嘴了……经常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产生上腹胀痛等症状,在中医里属于“痞满”的范畴。对于这种疾病,虽然有很多种中西药可以使用,但是所谓“是药三分毒”,不如我们自己动手,体外治疗吧!小编亲测有效,一起去看吧——
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升降失司,壅滞不通而引起的以心下、上腹部痞闷胀满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又称为心下痞,其严重者称为心下痞硬。痞满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中焦气机升降失调,壅滞于中焦,与胃、肝、脾等脏密切相关。其具体病因可分为外感、内伤,外感多由风、寒、湿邪客于太阳、阳明之表,后由于误下或里虚,邪气内陷心下引起。内伤多由于饮食不调,痰气食积阻滞胃脘,或七情不调,肝郁气滞引起。也有单纯里虚,脾胃不运引起的痞满,但较少见。
本病与西医学中多种疾病有关,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者,可参考本篇论治。本病的治疗当首先区别病情虚实,实证者确定病位,兼夹何邪,分别施以散寒、理气、消食、化痰、清热等法;虚证者确定病位,气血阴阳虚损程度,分别施以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养阴益胃,气阴双补等法。如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则当虚实兼顾、寒热分消。本病常用外治法有针刺、推拿、穴位贴敷等。
一、灸法1.适应证食积气滞引起的痞满。
2.操作方法取内庭穴,穴位在足底,当足掌面第2与第3趾的夹缝之中,与足背胃经内庭穴相对处。将艾绒揉搓成半个小麦粒大小,底部蘸少许凡士林固定于里内庭上,用线香点燃,直至燃烧殆尽,不拘壮数,灸至觉热为止,每周3~4次,2周为1个疗程。
3.疗法特点本法载于《针灸真髓》,是日本针灸学派泽田派的独特经验。
4.注意事项注意烫伤及局部皮肤感染。疤痕体质者慎用,治疗前应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可能会有疤痕产生。
二、推拿法1.适应证各型痞满。
2.操作方法
(1)揉中脘:一手大鱼际紧贴中脘穴,用力柔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2~5分钟,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
(2)揉腹:一手掌心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用力要柔和,动作较快,2~5分钟,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
(3)揉按后背:脊柱两侧膀胱经,从膈俞开始,至三焦俞为止,用拇指指腹按揉,从上至下,先左侧后右侧。重点按揉肝俞、脾俞、胃俞,总共约5分钟,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
3.疗法特点简便易行,可在家自行操作,适应证广,无明显副作用。对于复杂性痞满疗效较差。
4.注意事项注意用力恰当,不可过用猛力,亦不可用力虚浮敷衍。推拿总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三、民间偏方贴法1.适应证食积痞满。
2.操作方法用乱发一团剪断,酒曲一个、葱白七个、老姜三钱、胡椒七粒,以鸡蛋一个破壳,倾入碗中,将各药捣碎,融和调匀,用隔夜灯油煎成一饼,贴患者心坎下胃脘处,用布带束住,冷则煎热再贴,约一二时似觉松动,便可取出,其病立愈,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3.疗法特点本法载于《验方新编》,为民间治疗积食痞满的简易方法,安全有效。
注意事项贴时注意温度,以免引起烫伤。皮肤过敏、破溃及糖尿病周围循环障碍者不宜用此疗法。
此外,我们看看常用的穴位,也许有一些帮助!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我们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内庭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用上面这几个穴位再加上上巨虚、下巨虚和委中,治疗泄泻效果很好。上巨虚属于大肠经,下巨虚属于小肠经,两个穴位合用,止泻功能很好。委中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穴位。腹泻的时候只按摩上巨虚、下巨虚和委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总之,日常健胃消食,用上面几个穴位就行。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做做,长期坚持,不知不觉中胃口就会好起来。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责任编辑:阿怡()
赞赏
长按盖博士盖百霖哪个药物有卖北京白癜风医院简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chongwuzhu.com/lbldzl/1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