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拉多

郁俊米颠拜石

发布时间:2023/12/2 9:32:46   点击数: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4618893.html
中国的赏石文化于汉唐开始兴盛,时奇石文化活动得到文人、王公贵族们的响应,到了宋代空前繁荣,达到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云林石谱》《太湖石志》《宣和石谱》等赏石理论专著问世,为藏石题诗、题名、写铭文也蔚然成风。皇帝也亲自参与并倡导奇石收藏活动。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就曾下令在江南一带大肆搜寻奇花异石运往汴京,史称“花石纲”。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进一步促进了赏石文化的繁荣。但是,宋代对奇石文化影响最大的,要数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北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宋代文人学士米芾以书画为人所熟知,他的书画造诣颇高,宋徽宗时官居书画学博士。然更是一位玩石大家,一生博雅好石,精于鉴赏。他生性诙谐古怪,好洁成癖,有人赠诗予他:“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米芾之癖石,简直到了如痴如癫、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每见奇石,便要作揖叩拜,素有“米癫”之称,他还因为整日醉心于品赏奇石,以至于荒废公务,屡次遭到弹劾,但他仍然迷石如故,一生宦途失意,仅官至礼部员外郎。郁俊米颠拜石图局部米芾拜石是古代文玩界一个著名的文人典故。据说,他在安徽无为州做地方官时,听说城外河岸边有一块奇丑的怪石,就立即命人把这块石头抬到州衙门,以便朝夕抚玩品赏。石头运到庭院后,他郑重其事地在石前铺下一张席子,自己便整衣洁帽、恭敬下拜说:“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米芾呼石为兄,拜石为丈。被传为艺坛趣话。后人常以它作为创作题材,齐白石老人据此画过“拜石图”,现代江苏画家亚明也曾以“米颠拜石”为题作画。苏州怡园的拜石轩,北京颐和园的石丈亭,也都是因米芾拜石的故事而命名的。另一次,他得到一块端石砚山(一种天然形成的状如峰峦的砚石),爱不释手,竟一连三天与爱石同榻而眠,并请好友苏东坡为之作铭。米芾一生蓄藏的砚山和石砚非常多。清代《西清砚谱》中著录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砚。他给想从他那儿得到一方石砚的朋友的书信中写道:“辱教须宝砚,去心者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项羽也。砚为吾首,谁人教唆,事须根研。”爱石到了将之看作自己的生命的地步,不可谓不痴绝,更显率真可爱。郁俊米颠拜石图米芾对石的“痴”和“癫”,在他去涟水为官的事件中表现更为典型。从而发生了一件宋代玩石、赏石史上非常有趣的事。《宋稗类抄》一书中记载:米芾为了得灵璧石,便请求到涟水作官。到涟水后,他一心收藏奇石,并给每一个奇石赋诗一首。他玩石玩得神魂颠倒,整日呆在画室里不出来,有时一连几日不理公务。当时上司杨次公为按察史,他平时就听说米芾玩石入迷,经常不理公务,便来规劝,正色言曰:“朝廷以千里付公,汲汲公务,犹惧有阙,哪得终日弄石?”米芾走上前去,从左边衣袖里取出一块石头给杨次公看。这块石头嵌空玲珑,峰峦洞壑皆具,色极青润,曰:“如此石安得不爱?”说着,他把这块石头揣回到衣袖中,又从衣袖中取出另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层峦叠嶂,更为奇巧。紧接着,他又取出第三块石头。又顾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忽曰:“非独公爱,我亦爱也!”杨次公说完,从米芾手上拿过这块石头,径直登车而去。可见美的事物无人不爱。这也被后世传为一段佳话。实际上,米芾拜石的颠狂既是对世俗的抗争,也是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其追求摆脱羁束的叛逆精神相映照。明代著名书画家陈继儒对米芾尤其敬仰,他认为米芾是颠而不俗、不孤、不寒、不秽、不屈挫、不诈,他惊叹:“呜呼,米颠旷代一人而已!”其分析评价可谓精到恰切。郁俊米颠拜石图局部米芾嗜石如痴如醉,精心研究,因而也形成了独特的奇石审美观。他提出了“瘦、皱、漏、透”四字相石法,已被公认为造园选石的审美标准。瘦,是指石峰体态苗条俊秀,有迎风玉立之姿;皱,是指石峰表面褶皱多纹,有如水波起伏不平;漏,是指石上大小孔穴,涡洞相套;透,是指石峰空灵剔透、玲珑可人。美名远扬的上海豫园玉华堂前的玉玲珑,石高三丈,百窍通达,体态窈窕,被人赞为石中上品,它不仅具有瘦、皱之美,更以漏、透著称。米芾以瘦、皱、漏、透四字概括石的美姿,确有独到的艺术慧眼。当然,也有人另持一类见解,苏轼就认为石要“文而丑”。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认为米芾论石只是“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中有至好”。其实,不论“美”,亦或是所谓的“丑”,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自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奇异雅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是优美的诗,是唯美的画,留给人间无尽的雅趣。这也是文人雅士之所以如此热爱把玩石头的原因,正所谓“石奇含天地,雅趣意隽永”。在人的审美想象中,顽石是浓缩的山,再现的自然。奇石使人们在观赏时情不自禁神思飞扬,联想万千。由于审美想象“神游”的作用,可突破有限的范围而走向无限空间。李渔在《一家言》中说“幽斋磊石,原非得己,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米芾也曾在其著名作品《研山铭》中为研山题词曰:“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于其间”。米芾之所以爱石成痴,大抵也是缘于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在赏石的同时悠然陶醉于想象中的自然山水之中,达到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释放。千秋如对——贯珠室主题书画邀请展陈十田刘正杰吕三余欣郁俊张恒烟策展:稿木装裱:云迟斋摄影:一石山人、尺八配音:CV双哥视频后期:六公子空间:築山空间(南京市玄武区四方城1号四号楼1层)01:13郁俊画家、作家。上海师大美术系毕业。画家朱新建入室弟子。曾在《新民晚报》《收藏》等报刊开设谈画、谈美食专栏。著有随笔集《杂馔》、《画史之外》、《洛丽塔与拉布拉多》、《半窗清梦》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chongwuzhu.com/lbldxx/255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