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拉多

2022年高考地理微专题海雾与渔场

发布时间:2023/3/19 13:26:07   点击数: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俗语说到雾和天气的联系: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

1.雾的成因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秋冬春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2.为何雾是白茫茫的:

因为雾气里的小水滴或冰晶会形成许多反射面,这样大自然的光就没办法穿透雾,而是被反射面给反射出去了,所以呢,各种颜色也就给反射掉了,因此我们看起来雾就是白茫茫的了。

3.雾形成的条件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

雾消散的原因,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4.雾的类型

(1)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温度下降,冷却后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并形成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风弱时出现,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后便会自然消散。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一句话点评:辐射雾夜里上班,早上下班。而且喜欢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的环境。

(2)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的天气。春夏季节在沿海一带经常出现的海雾就属于这种平流雾。

(3)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与水面附近的冷空气相遇便发生水蒸气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深秋或初冬早晨见于河面、湖面。

(4)上坡雾:也称地形雾,这是由于潮湿的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的空气必须处于稳定的状态,山坡的坡度又必须较小。

(5)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喜欢出现在秋末,初春。这个时候冷暖空气一通打,最喜欢出来看热闹。一般雾后便是持续性的降雨。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

锋前雾是由于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经蒸发,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而锋后雾,则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

(6)谷雾:这个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典例1:芝加哥终年多风,有“风城”之称,其原因:受大气环流影响,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周边地区地形平坦、湖面开阔,对风的阻碍作用小,城市与北面湖泊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多湖陆风;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多城市风。

典例2:甲所在海域在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海雾多发。海雾多在夏季。理由:夏季水温高,海水蒸发旺盛,水汽充足;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水汽易凝结成雾,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微弱;雾不易扩散;常产生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典例3:右图—中央谷地冬季经常出现大雾的原因:封闭地形,受外界气流扰动小;冬季正值谷地雨季且气温较低,空气湿润;湿润气流进入谷地下沉增温,与较冷地面相遇形成大雾

典例4:纽芬兰岛东海岸夏季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夏季气温高,蒸发强;暖流带来了大量的暖湿气流;寒流使暖湿气流降温,水汽易凝结;夏季风力较小,易出现大雾天气

典例5:近年来纽芬兰岛东部海域常有众多漂浮冰山聚集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开始逐步融化,被大西洋的拉布拉多洋流带走,南下漂流至加拿大的纽芬兰岛附近,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错汇合,形成许多洋流涡旋,(海水受阻,滞留不前)使大量冰山在该海域附近聚集(不要求具体洋流的名称)

平流雾指暖湿空气做平流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春夏季节在沿海一带经常出现的海雾大多属于平流雾。年2月18日至22日,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琼州海峡发生了67年不遇的持续性大雾,导致海口三大港口多次短暂停航,出岛车辆严重滞留,堵车里程一度达10公里。海南、广东两省紧急协调船运企业,尽快把海南滞留车辆和旅客运输出去。但截至21曰,滞留车辆仍有多辆。

典例6.本次海口车辆滞留的原因:自驾游发展迅速,进岛车辆猛增,海南岛纬度低,春节前后为旅游高峰期;大雾天气持续时间长海南岛对外联系不便,出岛车辆只能经由轮渡(海运)出海。

典例7.此次大雾浓度大、厚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原因:前期,琼州海峡受冷空气影响,海面温度低;后期,冷空气势力减弱,偏南风从低纬海面带来大量暖湿空气;暖湿空气与海面温差大,降温快,降温幅度大,水汽凝结,形成浓雾;海水比热容大,升温慢,浓雾持续时间长。

二、建筑垃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概念: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

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

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废料,包括废渣土、弃土、淤泥以及弃料等。这些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却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工程项目建设,正因为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所以其环节的考虑是更重要的。

2.危害

(1)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易产生安全隐患

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郊区,坑塘沟渠多是建筑垃圾的首选堆放得,这不仅降低了对水体的调蓄能力,也将导致地表排水和泄洪能力的降低。

(2)建筑垃圾对水资源污染严重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渗滤液或淋滤液,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垃圾堆放场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垃圾在搬运过程中散落在堆放场附近的水塘、水沟中;垃圾堆放场淋滤液在地表漫流,流入地表水体中;垃圾堆放场中淋滤液在土层中会渗到附近地表水体中。垃圾堆放场对地下水的影响则主要是垃圾污染随淋滤液渗入含水层,其次由受垃圾污染的河湖坑塘渗入补给含水层造成深度污染。垃圾渗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很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3)建筑垃圾影响空气质量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环境,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空气质量。

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然而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如建筑垃圾废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这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4)建筑垃圾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

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垃圾与人争地的现象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大多数郊区垃圾堆放场多以露天堆放为主,经历长期的日晒雨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其中包含有城市建筑垃圾中的油漆、涂料和沥青等释放出的多环芳烃构化物质)通过垃圾渗滤液渗入土壤中,从而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如过滤、吸附、沉淀,或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造成郊区土壤的污染,从而降低了土壤质量。

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碎石块也会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另外城市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其将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这将使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受污染的土壤,一般不具有天然的自净能力,也很难通过稀释扩散办法减轻其污染程度,必须采取耗资巨大的改造土壤的办法来解决。

(5)处理方法

①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

②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

③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

④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

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

⑤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

⑥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

⑦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

⑧废玻璃、废塑料、废陶瓷等建筑垃圾视情况区别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chongwuzhu.com/lbldxt/25057.html
------分隔线----------------------------